一二歲識字,三四歲能弄翰墨,朝廷大臣力薦其做皇帝伴讀,五六歲能注釋經書,七歲被康有為盛讚,願收為弟子,十歲被聘為國民政府代總統幕僚……江希張的一生從起步就讓人驚嘆,堪稱「第一神童」!
江希張,光緒三十三年(1907)生於山東濟南歷城縣江家莊。父親江鍾秀苦學20年,有所成就,在濟南星宿廟辦義學,曾編著《孔孟圖歌》、《興學創文》等通俗讀物。母王崇孟上過私塾,後考入濟南女子師範學校。父母都是文化人,對其教育功不可沒。幼年江希張
江希張四歲那年春,父親偕其到趵突泉小板橋,邊遊玩,邊臨泉吟詩作對,引起一垂釣老者注意。老者隨口說出上聯:「釣魚」,江希張脫口而答:「放鷹。」老人叫他再對一句,只見河邊有一小木片漂來,上面有隻螞蟻,江希張一面將木片撈起,一面對了個「救蟻」。老人樂而擊掌,對他父親說:「您少爺將來必中狀元。」
原來,老者是山東提學使陳榮昌的幕僚。陳榮昌得知此事,次日便到江家莊面試。陳提學問其志願,希張答:「願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4歲小兒,竟有如此高遠志向,令提學驚訝不已。陳提學回府後,即稟告山東巡撫孫寶琦。孫寶琦隨即傳令在珍珠泉畔撫署大院召見江希張。孫寶琦先出上聯:「五大為天地君親師。」此聯難度較大,即使成年學者也難應對,豈料江希張應聲答道:「一生守仁義禮智信。」驚得孫連呼:「神童!神童!」
孫寶琦遂上報學部,推薦他作宣統皇帝的伴讀。這就是《正宗愛國報》報道的那次晉京。江希張在京城的考試輕鬆過關,學部大臣報告攝政王載灃,希望選定江希張做皇帝的伴讀。可此時恰逢辛亥革命前夕,載灃忙得焦頭爛額,根本無暇顧及。江氏父子在京滯留一月有餘,不見迴音而返。青年江希張
1914年,江鍾秀見兒子對古文言文有極好領悟能力,遂突發奇想指導兒子編寫一套《四書白話解說》。但擔心他難以獨立完成,便請人和兒子共同完成。據江希張多年後的回憶,該書一半是他自己所寫,另一半是師兄周樂三和其他幾人合寫,但全書署名「七歲童子江希張」,兩年後正式出版。該書語言淺顯易懂,解說新鮮明曉。書一出,立刻轟動國內學林,印行上百萬部,江希張遂成國內外報刊競相報道的熱點人物。康有為讀後,寫信勉勵,盛讚江希張「堪稱民國第一神童」,表示願收江希張為弟子。
1916年,歐戰正酣,江希張感慨萬千寫了《息戰論》,勸導戰爭操縱者息戰。該書要旨是:1.倡導宇宙全息生命結構論。2.奉勸世界各國要愛護全人類的生命而息戰止殺。3.崇尚世界五大宗教的教理教義,以尊道貴德,使全人類互敬互愛、和睦共處,形成世界大同、和平無爭。小小年齡能寫《息戰論》,堪稱奇蹟,時人皆以「江神童」譽之。
鑒於江希張的天資聰慧和社會影響之大,1917年,國民政府代總統馮國璋曾聘其為幕僚,時年10歲。學者陳贛一在《新語林》中記載:「江希張甫五齡,博通經史,著《孔子發微》諸書,每談人休咎罔不奇中,群呼為『小神仙』。……楊士驤、孫寶琦先後任魯撫,耳聞其名,召而面試之,江對答如流,有神童之目。民國六年,馮國璋代總統特召見之,聘為公府咨議。」
但神童也是人,只是智力超凡而已,對各科學術不可能都懂,故隨感寫的一些東西也並不科學。1918年10月15日,第五卷第四號《新青年》雜誌,刊有魯迅《隨感錄·三十三》,專門論述「鬼話與科學」。文章說:
「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,最恨科學,因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,能教人思路清楚,不許鬼混,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講鬼話的人的對頭。於是講鬼話的人,便須想一個方法排除他。……搗亂得更凶的,是一位神童做的《三千大千世界圖說》。他拿了儒,道士,和尚,佛教的糟粕,亂作一團,又密密地插入鬼話。」
文中被魯迅先生指斥為"搗亂得更凶的"那位神童,叫江希張,清末時差點被選作末代皇帝溥儀的伴讀、民國初年又被康有為譽為"民國神童」,當時才不過11周歲。一位11歲的小孩子居然能引起魯迅先生的關注,這與他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。
俗話說,人怕出名豬怕壯。江希張的著作暢銷全國,版權收入頗為可觀。於是,一些人便盜用「江神童」的名義出書。被魯迅點名批評的那本書就是冒名之作,該書大肆宣揚所謂「天眼通」能看見天上地下的情形,內容荒誕絕倫,純屬胡說八道,卻讓江希張背了一輩子「黑鍋」。
12歲後,江希張思想明顯成熟,他越來越熱愛自然科學,厭倦了令人煩擾的「名人」生活。有個理解他的長輩找到時任山東省長田中玉,說國家應珍惜「人才」。田中玉召見他父親,責令他將江希張送到泰安萃英中學(現泰安一中)接受新式教育。兩年後,江以第一名成績轉入北京匯文大學預科。1927年春,年方20的江希張抱著科技救國的理想,遠赴法國勤工儉學,就讀巴黎大學化學專業。他原本天資聰穎,再加上後天努力,應對考試總是名列前茅。
在一次留學生聚會上,江希張結識了來法學鋼琴的宋以蓮。二人一見傾心,三個月熱戀後結婚。宋父時任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,希望女婿日後進入外交界。於是,江遵岳父之囑,考入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,畢業後攜妻赴澳,在岳父身邊謀事。但因水土不服,在澳一年即返。此後,宋在青島山東大學當音樂講師,江仍靠寫作謀生。江希張著作
1933年春,二人定居北京,張重寫《四書白話解說》,旨在糾正謬誤。次年完成,更名《四書新編》,一時引起轟動,兩年內竟印行14版。
江希張還打算寫《五經新編》,由於「七七事變」爆發而擱淺。1939年春,應岳父邀請,江希張痛別愛妻,趕往南非約翰內斯堡任當地華僑報紙《僑聲報》總編輯,宣傳中國抗戰。就在他任滿兩年準備回國時,珍珠港事件爆發,從此交通斷絕,他在南非一直呆到抗戰勝利才回國。
新中國成立後,面對西方經濟封鎖,許多工廠缺少原料瀕於停產,江希張建議,挖掘國內資源以代替進口原料。他撰寫十幾份調研報告,在刊物上發表,引起領導和專家重視,被調入化工部所屬公司任總工程師。1956年,又改任上海工業設計院總工程師,直至退休。2004年春,江希張平靜地離開了人世,享年97周歲。
一二歲能識字、十歲當上總統馮國璋幕僚的民國第一神童
一二歲識字,三四歲能弄翰墨,朝廷大臣力薦其做皇帝伴讀,五六歲能注釋經書,七歲被康有為盛讚,願收為弟子,十歲被聘為國民政府代總統幕僚……江希張的一生從起步就讓人驚嘆,堪稱「第一神童」!
江希張,光緒三十三年(1907)生於山東濟南歷城縣江家莊。父親江鍾秀苦學20年,有所成就,在濟南星宿廟辦義學,曾編著《孔孟圖歌》、《興學創文》等通俗讀物。母王崇孟上過私塾,後考入濟南女子師範學校。父母都是文化人,對其教育功不可沒。
幼年江希張
江希張四歲那年春,父親偕其到趵突泉小板橋,邊遊玩,邊臨泉吟詩作對,引起一垂釣老者注意。老者隨口說出上聯:「釣魚」,江希張脫口而答:「放鷹。」老人叫他再對一句,只見河邊有一小木片漂來,上面有隻螞蟻,江希張一面將木片撈起,一面對了個「救蟻」。老人樂而擊掌,對他父親說:「您少爺將來必中狀元。」
原來,老者是山東提學使陳榮昌的幕僚。陳榮昌得知此事,次日便到江家莊面試。陳提學問其志願,希張答:「願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。」4歲小兒,竟有如此高遠志向,令提學驚訝不已。陳提學回府後,即稟告山東巡撫孫寶琦。孫寶琦隨即傳令在珍珠泉畔撫署大院召見江希張。孫寶琦先出上聯:「五大為天地君親師。」此聯難度較大,即使成年學者也難應對,豈料江希張應聲答道:「一生守仁義禮智信。」驚得孫連呼:「神童!神童!」
孫寶琦遂上報學部,推薦他作宣統皇帝的伴讀。這就是《正宗愛國報》報道的那次晉京。江希張在京城的考試輕鬆過關,學部大臣報告攝政王載灃,希望選定江希張做皇帝的伴讀。可此時恰逢辛亥革命前夕,載灃忙得焦頭爛額,根本無暇顧及。江氏父子在京滯留一月有餘,不見迴音而返。
青年江希張
1914年,江鍾秀見兒子對古文言文有極好領悟能力,遂突發奇想指導兒子編寫一套《四書白話解說》。但擔心他難以獨立完成,便請人和兒子共同完成。據江希張多年後的回憶,該書一半是他自己所寫,另一半是師兄周樂三和其他幾人合寫,但全書署名「七歲童子江希張」,兩年後正式出版。該書語言淺顯易懂,解說新鮮明曉。書一出,立刻轟動國內學林,印行上百萬部,江希張遂成國內外報刊競相報道的熱點人物。康有為讀後,寫信勉勵,盛讚江希張「堪稱民國第一神童」,表示願收江希張為弟子。
1916年,歐戰正酣,江希張感慨萬千寫了《息戰論》,勸導戰爭操縱者息戰。該書要旨是:1.倡導宇宙全息生命結構論。2.奉勸世界各國要愛護全人類的生命而息戰止殺。3.崇尚世界五大宗教的教理教義,以尊道貴德,使全人類互敬互愛、和睦共處,形成世界大同、和平無爭。小小年齡能寫《息戰論》,堪稱奇蹟,時人皆以「江神童」譽之。
鑒於江希張的天資聰慧和社會影響之大,1917年,國民政府代總統馮國璋曾聘其為幕僚,時年10歲。學者陳贛一在《新語林》中記載:「江希張甫五齡,博通經史,著《孔子發微》諸書,每談人休咎罔不奇中,群呼為『小神仙』。……楊士驤、孫寶琦先後任魯撫,耳聞其名,召而面試之,江對答如流,有神童之目。民國六年,馮國璋代總統特召見之,聘為公府咨議。」
但神童也是人,只是智力超凡而已,對各科學術不可能都懂,故隨感寫的一些東西也並不科學。1918年10月15日,第五卷第四號《新青年》雜誌,刊有魯迅《隨感錄·三十三》,專門論述「鬼話與科學」。文章說:
「現在有一班好講鬼話的人,最恨科學,因為科學能教道理明白,能教人思路清楚,不許鬼混,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講鬼話的人的對頭。於是講鬼話的人,便須想一個方法排除他。……搗亂得更凶的,是一位神童做的《三千大千世界圖說》。他拿了儒,道士,和尚,佛教的糟粕,亂作一團,又密密地插入鬼話。」
文中被魯迅先生指斥為"搗亂得更凶的"那位神童,叫江希張,清末時差點被選作末代皇帝溥儀的伴讀、民國初年又被康有為譽為"民國神童」,當時才不過11周歲。一位11歲的小孩子居然能引起魯迅先生的關注,這與他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是息息相關的。
俗話說,人怕出名豬怕壯。江希張的著作暢銷全國,版權收入頗為可觀。於是,一些人便盜用「江神童」的名義出書。被魯迅點名批評的那本書就是冒名之作,該書大肆宣揚所謂「天眼通」能看見天上地下的情形,內容荒誕絕倫,純屬胡說八道,卻讓江希張背了一輩子「黑鍋」。
12歲後,江希張思想明顯成熟,他越來越熱愛自然科學,厭倦了令人煩擾的「名人」生活。有個理解他的長輩找到時任山東省長田中玉,說國家應珍惜「人才」。田中玉召見他父親,責令他將江希張送到泰安萃英中學(現泰安一中)接受新式教育。兩年後,江以第一名成績轉入北京匯文大學預科。1927年春,年方20的江希張抱著科技救國的理想,遠赴法國勤工儉學,就讀巴黎大學化學專業。他原本天資聰穎,再加上後天努力,應對考試總是名列前茅。
在一次留學生聚會上,江希張結識了來法學鋼琴的宋以蓮。二人一見傾心,三個月熱戀後結婚。宋父時任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,希望女婿日後進入外交界。於是,江遵岳父之囑,考入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,畢業後攜妻赴澳,在岳父身邊謀事。但因水土不服,在澳一年即返。此後,宋在青島山東大學當音樂講師,江仍靠寫作謀生。
江希張著作
1933年春,二人定居北京,張重寫《四書白話解說》,旨在糾正謬誤。次年完成,更名《四書新編》,一時引起轟動,兩年內竟印行14版。
江希張還打算寫《五經新編》,由於「七七事變」爆發而擱淺。1939年春,應岳父邀請,江希張痛別愛妻,趕往南非約翰內斯堡任當地華僑報紙《僑聲報》總編輯,宣傳中國抗戰。就在他任滿兩年準備回國時,珍珠港事件爆發,從此交通斷絕,他在南非一直呆到抗戰勝利才回國。
新中國成立後,面對西方經濟封鎖,許多工廠缺少原料瀕於停產,江希張建議,挖掘國內資源以代替進口原料。他撰寫十幾份調研報告,在刊物上發表,引起領導和專家重視,被調入化工部所屬公司任總工程師。1956年,又改任上海工業設計院總工程師,直至退休。2004年春,江希張平靜地離開了人世,享年97周歲。